敬业刻苦,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没有其他的兴趣和爱好,虽说是个称职的老师,但未必是个受学生拥戴的好老师。道理简单明了,生活刻板、拘谨单调,缺乏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的老师,不能也不会与当下学生广泛新潮的兴趣爱好合拍,不能产生意趣和情调上的和谐共鸣。严重的是,落落寡欢没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只懂得教学“言必称希腊”的老师,学生就会敬而远之,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老师不能也不该把所有的时间都交付给教学和学生,应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当然,在校言“教”:当老师的就应该在教学工作的时间里认真备课,高效率地组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寻找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完成当天的教学工作。走出校园,就要从教师的“角色”里走出来,回归“妻子丈夫、父亲母亲或者儿女”的本分。在现实生活中,教学是老师的事业平台,是实现人生意义的载体,敬业尽职是起码的职业道德,但教学并非是老师生活的全部,除此以外,老师还应该有家庭、亲情友情以及其他的兴趣爱好,这样才是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人,才是一个术业有专攻、意趣高雅的老师。
老师千万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自己,被“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偏激理论所蛊惑,把整个身心扑在教育教学上,以致于积劳成疾。一旦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再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再敬业爱岗,那也终究是自戕自杀式病态工作。据一个学校近年来健康体检结果看,中老年教师患有各种职业病的占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这比例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别以为自己是太阳,可以无限地发光发热;沙哑的喉咙,永远唱不出富有激情、高亢嘹亮的清音;疲惫的心智永远不会开出幽默诙谐的花朵;病态躯体永远不能绽放激情活力。常言说“病牛犁不出好田,瘦地种不出好苗”,别说老师并非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即便是,老师也不能傻乎乎地在太阳底下做无谓的牺牲:奉献教育,不是自虐地消耗活力缩短生命,而应该是活泼地长期战斗在教学教育岗位上。
新时代的老师没有必要过苦行僧的生活,也没有必要被“为人师表”的藩篱束缚住手脚,羁绊住追求快意生活的脚步。享受品味生活的乐趣,也是一种文化积蕴,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列宁说过,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现在教育教学是快节奏、高负荷的脑力劳动,更应该创造闲情逸致的情调来调节身心。
放学了,让繁忙激荡的心静下来,看看闲书,听听流行音乐,足以怡情养性。或者逛超市买菜,精心烹制色香味俱佳的饭菜,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可以浓缩亲情。或者在阳光和煦的时节漫无目标地郊游踏青:看小鸟在天空中轻捷地飞翔,看小草在土地石缝里倔强地萌芽生长,看燕子蜻蜓低飞捉虫,用悠闲的时光滋养快乐的心情,陶冶情操。
节假日或周末,带着家人亲友一起出去吃饭,或者做个短途旅游,不要担心囊中羞涩或者担心有人说你不务正业。在家里陪孩子看很无聊的电视,和他们说些在课堂上永远说不口的笑话、俚语,不用刻意粉饰自己的老师形象。即便是逛进虚拟世界,上网浏览帖子,QQ聊天,或弄个微博微信之类的东西养养眼球,也是沟通信息了解周围世界的重要渠道,与时俱进是教育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如果兴趣雅好,约三两好友闲谈漠论,八卦电影电视剧和娱乐圈,一身轻松,身心俱爽。凡此种种,都是我们该拥有的快乐生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才能精力旺盛地在教坛上勤奋耕耘,夺取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当今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变革时期,学校需要既有教学本领又懂得生活情调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喜欢学富五车而又风趣幽默的良师益友,课程改革需要有学识、有创意,深谙快乐学习之道的多面手老师。这就要求老师既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课堂上的老师拥有渊博的学识,又拥有高雅的志趣,教学不再是味同嚼蜡的说教和刻板的传道,那么,教学过程就是学识和生活情调的和谐交流,是身心愉悦的灵魂对话:毫无疑问,教学效果该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00-872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