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从特色到优质—民办幼儿园不可回避的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牧童园服 发布时间:2014-07-26 09:09:56 浏览次数:3016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必然选择特色发展道路以适应和满足发展的需要。从特色到优质,民办幼儿园需要智慧将特色项目作为幼儿培养目标的载体并从中提炼出办园理念,最终实现特色项目和幼儿园基本课程的融合。
优质民办幼儿园的创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创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民办教育举办者的努力,需要专业机构的指导,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而如何把握好“度”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特色发展是必然选择
在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时期,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可能都不会面临生源的危机,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不得不接受一定比例的小区生。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民办幼儿园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第一,与公办园的关系:趋同发展还是错位竞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将走向两种类型,一类是普惠型,另一类则是择园型。当生育高峰过去,公办幼儿教育发展到能够基本满足社会需要的时候,向第二类“择园型”发展的民办幼儿园将占大多数。这就意味着民办园不能沿着公办园的发展轨迹前行,必须选择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以满足家长的购买需求。
第二,与家长们的关系:引领追求还是迎合需求?既然要选择走错位竞争的道路,摆在民办幼儿园举办者面前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该如何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民办教育举办者,必须认识到民办幼儿园在未来成熟的市场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同时家长的育儿观念并不一定完全是科学合理的,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平衡家长的需求与教育客观规律、社会发展客观需求之间的关系,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也对家长进行教育价值的引领。
由此可见,走特色发展是民办幼儿园不可回避的发展道路。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拥有一个或几个特色项目并不能直接与优质幼儿园划等号。
特色项目如何成为办园利器
首先,以特色项目作为实现幼儿培养目标的载体。民办幼儿园都应明确自身与校外特长培训机构的区别,无论选择何种特色项目作为幼儿园发展的突破口,它的目的都不是培养某种特殊技能,而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孩子走向社会生活启蒙,为未来的生活奠基。民办幼儿园应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指导下,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幼儿培养目标。幼儿园无论是选择运动特色还是美术特色,都要进一步去研究在这一特色项目中如何落实幼儿在健康、语言等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的特色项目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其次,从特色项目中提炼办园理念,形成幼儿园的整体特色。当幼儿园将特色项目在五大领域幼儿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梳理清楚之后,特色项目就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内容,不再是幼儿园内某些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某些幼儿受惠的项目,而是上升为全园的特色,惠及全体师生,并引领幼儿园的发展。如上海徐悲鸿艺术幼儿园,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积累颇丰,不仅体现在对幼儿创意美术技能与方法的指导上,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而在创建过程中,他们不仅对美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从中提炼出了美育与培养幼儿创新素养的关系,提出了“让孩子在艺术创想中快乐成长”的理念。从此,美术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技能、方法的传授,也不再作为幼儿园诸多课程中的一门独立课程,而是从美的感知、体验与表达出发,以培养幼儿创新素养为目标,渗透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课程中去,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再如以运动特色著称的东展幼儿园,在创建过程中提炼出了“激趣健体”的理念,一方面由运动出发,通过创设童趣环境和丰富的课程,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发展认知、激发兴趣、体验乐趣、陶冶情趣、挑战野趣;另一方面将健体的理念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儿童通过五大领域不同类型的课程学习达到动作协调、头脑灵敏、在运动中体验快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智。
再其次,加强特色项目与幼儿园基础课程的融合。对于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其核心竞争力都是课程,幼儿园也不例外。特色项目在幼儿园的实施仅仅靠一两个活动是不够的,必须形成相对固定的课程。然而,不少园长在实践中会产生困惑,以上海为例,无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都要按照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的要求制定幼儿园课程,其中包括了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由特色项目衍生出的这类课程在整个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如何分配各类课程的时间?尽管上海市教委允许民办幼儿园拥有20%的空间开展特色课程,园长和教师们依然感到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面对这一问题,走课程融合的道路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即将特色课程融入到现有的二期课改课程中去。在实践中我们看到这样两类比较好的做法:一类是完全将特色融入已有的课程中;另一类则是将基础课程融入特色课程中,重建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例如世纪星证大幼稚园,从幼儿兴趣与个性健康发展出发,重视幼儿的活动与体验,重新整合幼儿园课程,形成了以主体课程、文化活动和家园互动所构成的三大课程板块,并分解为“生活系列、运动系列、游戏系列、学习系列、双语系列、节庆系列、环境系列、网络系列、亲子系列、社区系列”十大特色活动系列,这些板块与活动系列的设计都严格参照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和幼儿园登记评定中的各个具体项目,对它们进行了一一对照贯彻与落实。
家园共育蕴新意
变利用家长资源为引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应该是每个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如何让这一道“家常菜”炒出不同的“滋味”来,也是民办幼儿园在特色建设、优质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幼儿园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向家长汇报幼儿的情况,利用家长的资源开展一些教育活动等。然而这些做法并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育”,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一些家长资源也会随着幼儿的毕业而流失。例如,许多幼儿园邀请家长进课堂,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给孩子们讲课。如果仅仅是让家长来讲课,那么只是单纯的对家长资源的利用,幼儿园无法形成固定的课程,只能是某一年某一位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家长开设的有趣的一堂课。
有的幼儿园则探索建立家长讲师团,由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志愿者们一起,根据幼儿园本身的课程,结合家长们的特长,确立较为系统的家长课程。组织家长集体备课,家长贡献专业智慧,而幼儿教师则指导家长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心理认知发展规律,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呈现这些专业内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不仅发挥了家长的长处,幼儿园也起到了专业的引领作用,让家长觉得不是单纯的被“利用”,也能从中掌握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技巧,从而愿意“主动”地参与。而讲师团的存在意味着某一专题课程或活动并非只有一位家长能参与。这样家长的资源才能相对稳定,从而成为幼儿园真正的特色。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00-872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