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规定所有中小学校都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活动,今年的“安全教育日”就是3月28日哦。
中小学生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所引发的伤害,如今正呈上升趋势。基于此种现象,对年龄更小的3—6岁幼儿,我们更要做好安全教育的指导,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弱,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此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1、了解生活常识,学会自我保护
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对事件的预见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常识,教师可为孩子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高压电线、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孩子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孩子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2、创造良好环境,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老师可以对孩子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出示若干安全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你们认识这些安全标志吗?”“这些标记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观察使幼儿认识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想一想:“在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标记呢?”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记,了解这些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3、生活中随机教育,巩固保护技能
孩子具有好奇心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
上楼梯、荡秋千对小班孩子来说不安全的因素会很大。但只有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同时,提供给孩子接触不安全因素的机会,才能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上下楼梯时靠右按顺序行走,不要推搡前面的小朋友,预防踩踏等意外事故发生。荡秋千时要保持中心稳定,并尽可能将重心向后移。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及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
4、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园共育
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牢记家庭详细住址、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等,都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牧童园服
5、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适应未来的社会,避免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难时因不懂自护、自救常识而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有条件的园所可邀请武警叔叔、消防员叔叔等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安全自救知识讲座。
如果遇到陌生人跟踪,要跑到就近的商店找大人求救,也可以找巡警帮助,或者随便找一户人家,在门口假装大声叫:“爸、妈,我回来了”,坏人就会吓跑了。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学习,让孩子们了解自护、自救知识。相信在经过学习和预演之后,面对突发事件,他们会变得更加从容。
(来源:部分内容摘编整理自《亿童亲亲社会》 主编: 周念丽)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00-872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