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一般是按智能领域来划分的,所以每个年龄段的活动区设置大致相同,如美工区、角色区、智力游戏区、阅读区、建构区等,但是,每个年龄段投放的材料必须是不同层次的,在材料投放的数量和种类上也应有所不同。这里面的学问可多啦,下面小编结合几个区域分别给大家一些具体的建议:
角色区
托小班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提供的角色游戏范围比较窄,只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所以娃娃家是托小班的必备活动区。餐厅、超市可以辅之进行简单的买卖角色体验。中大班则可以创设一些职业特点更强的角色,如医院、美发屋、照相馆、银行、旅行社、火车站、小吃街等。由此可见,年龄越大的幼儿角色的行为和角色的关系就越复杂,这是角色内容选择的依据。
对于角色材料而言,一般来说,实物要比玩具模型好,因为实物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角色体验和角色行为。比如,在娃娃家提供小勺、小碗、锅灶等实物很容易让幼儿联想到特定的角色行为。当然,也不能全部提供实物玩具材料,特别是高年龄段的幼儿,随着他们的表征思维的发展,我们需要提供更多适合变化的材料充当游戏的替代物,替代物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因而在角色区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好生活中的材料。
表演区
表演区里经常开展歌舞表演类和故事表演类活动。在歌舞类材料的投放时,为小班幼儿可提供一些容易敲击的乐器,如手铃、响板、木鱼等,随着中大班幼儿打击乐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渐出现三角铁、双响筒、雨声筒等一些复杂的乐器,让幼儿更加灵活而逼真地表现音乐形象。彩带、扇子、草裙套等歌舞道具是各年龄段幼儿都喜爱的,可以各年龄段都尽量多投放一些,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道具,唱跳结合,动静交替。
在故事表演类材料投放时,由于小班幼儿在表演中角色意识不强,表演能力较弱,在选取作品方面,要尽量选择故事线索单一、篇幅短小、场景和结构简单,情节重复性较多的作品,如《小萝卜出土记》、《小兔乖乖》等;中班幼儿选择故事情节简单、篇幅中等、易于延伸的作品,如《小土坑》、《夏天的电话》等;大班幼儿则选择故事情节相对复杂、篇幅稍长、易于改编的作品,如《谁丢了尾巴》、《蔷薇公主》等。在材料投放方面,小班表演区可投放表演背景图、CD、头饰、服饰等,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结合图片进行表演。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事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应提供能拓展故事情节,发挥幼儿想象和创造空间的主体性材料。如太空系列的面具,海洋系列的动物头饰以及史前动物的恐龙手偶等。
美工区
美工区主要是提供幼儿用于绘画、手工制作的材料。工具性的材料是每个年龄段都需要的,比如彩色笔、油画棒、圆头剪刀、胶水、胶棒等,但每个年龄段略有不同。托小班投放的彩色笔和油画棒的颜色不宜过多,颜色过多不利于认识颜色,也会造成选择的干扰,相同的颜色数量要充足,以避免争抢;托小班不宜提供剪刀,幼儿容易受伤,用手撕的方式代替剪刀是不错的办法;固体胶棒适合托小班,大班可提供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等;如果提供了水粉,小班就适宜使用棉签或排笔进行大面积的涂色,中大班的幼儿才能更好地控制毛笔等工具,进行精细的涂色。除了工具,我们提倡在小班多投放半成品材料,即只需要一两步就能完成的材料,而且材料需指向明确。比如,教师提供了做好的锅贴荷包蛋供幼儿模仿,又提供已经做好的蛋白,幼儿只要贴上一个蛋黄就成功了。在中大班就可投放一些低结构的原始材料,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同时,也可提供一些作品供幼儿鉴赏,鼓励幼儿在探索、尝试、模仿中获得启发,进行创造。
阅读区
阅读区可为幼儿配备内容丰富、品质优良、富有教育启迪作用的图画书。以图画书的投放为主体。托小班的阅读区应投放不易撕破、较轻的、开本大小适中的图画书,便于幼儿拿放、翻阅;同时,图画书以画面简单,信息量较少,主题鲜明为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的阅读区可以投放一些故事情节稍微复杂、画面信息丰富,适当配有部分文字的图画书,至于有大段文字介绍的科普书籍则更适合大班的幼儿。
科学区
幼儿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常常会有许多事情、现象使他们感到惊讶、疑惑、不理解,产生一种探索奥秘、追寻原因的愿望和要求。科学区正是满足幼儿这些愿望及强烈好奇心的最佳场所。科学区不仅是让幼儿为花草浇水、替小动物添加饲料的地方,更是感受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关注事物的联系、发展与变化的最佳地点。小班的幼儿还不能进行科学实验,可以提供简单的观察类玩具和材料,如万花筒、弹跳青蛙、不倒翁等,让他们通过感官去感知事物,发展观察力。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开始利用操作工具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例如,幼儿想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将铁钉吸起来”时,可投放各种磁铁和铁屑盒,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幼儿想知道“脱毛衣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小火花”时,就可以通过操作橡胶棒和毛皮感受“静电”。
智力游戏区
不同的益智玩具拥有不同的功能,可以发展幼儿不同的能力。它们普遍具有有趣、好玩、具有挑战性等特点,但是挑战性是一把双刃剑,挑战性过低不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挑战性过高又容易让幼儿失去信心。我们常说的适宜难度是“跳一跳,摘得到”,幼儿在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是最强的。托小班适合投放颜色、形状较为单一的材料,以及简单的匹配、对应类的材料,零件不易过小、过多。
另外,托小班的幼儿适合触觉类辨别而不是视觉类辨别的材料,适合能重复操作而不是变化过多的材料,以及能独立完成而不是合作起来才能玩的材料;中大班幼儿更适合合作性和竞争性强的材料。
建构区
幼儿的年龄越小,小肌肉动作就越不成熟,所以,托小班的建构区不能投放过小、过于要求精细动作的积木或积塑,要选择相对大一些的积木,幼儿容易搬动垒高,不需要拼插,只需要堆积、围合,自己也能整理。如果选择积塑就一定是体积较大,较容易拼插的种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可以提供一些小型的积塑,它要求幼儿动作相对精细,拼插、转接技能难度和力度增大。
另外,托小班可以投放一些能独自搭建成形的材料,中大班则投放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建构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再者,一次投放的材料品种不要过多,一种一种地投放较好,让幼儿熟悉这种材料的特点和搭建方法之后再投放新材料,每次投放的新材料数量都不宜太少,避免幼儿争抢。
沙水区
沙水游戏通常是按幼儿的意愿进行的开放式游戏。在沙水区中,只要提供工具、材料并介绍给他们,幼儿便会运用这些工具、材料并按自己的设想进行游戏。幼儿在玩沙时,从体验沙的质感游戏开始,如,用手抓或捧起沙,慢慢松开手,让沙从指缝或两手之间滑落;用手抓、推、搓沙;用手指在沙面上画画、打转等。随着社会经验的增长,以及在其他活动区游戏经验的增加,幼儿逐渐开始进行可塑性游戏和感知空间的游戏,如用沙堆成山丘、围墙、城堡、大桥等,用模具塑造出不同的图案;挖隧道、挖山洞,把沙放入不同的容器中。牧童园服
幼儿在水区游戏时,小班的幼儿开始感知水的流动,用勺舀水,倒入水池或桶、瓶中,将水在两个容器中来回倒入。到了中大班,幼儿开始感知水的浮力、水的容积、水的渗透性,开始做有关的小试验。例如,将不同材料、不同重量的物体先后放入水中,看一看什么东西会沉在水底,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400-800-872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